蓝海亿观网2025年09月24日 0
“当“死对头”变成“合作伙伴”,互联网的“拆墙”运动,比想象中更猛烈。”
2025年9月16日消息,网传阿里巴巴与微信近期在谈合作条款,本次在谈合作为淘宝在微信内部开设小程序,直接完成交易闭环,淘宝则开通微信支付免密功能。
这不是第一次传出阿里与腾讯“破冰”的传闻,但这一次,双方的态度与行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质性合作。从2013年淘宝关闭微信跳转通道,到现在,这场持续十几年的“相爱相杀”终于迎来转折点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,就在淘宝与微信支付“牵手”的同时,京东却悄然关闭了微信“发现-购物”入口——互联网巨头的“合纵连横”背后,是一场关于存量竞争、用户争夺与生态重构的生死博弈。
01.
时间回溯到2013年,淘宝以“保护用户安全”之名,毅然关闭微信跳转通道,将所有微信访问请求无情导向手机淘宝下载页。
彼时的微信,用户量仅3亿,而淘宝正野心勃勃地巩固其电商霸主地位。腾讯哪能坐视不管,迅速反击,不仅阻断淘宝外链分享,还屏蔽了淘口令。
这场“屏蔽大战”的背后,实则是阿里与腾讯对流量入口的疯狂争夺,双方都试图将流量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,为自身业务的发展筑牢根基。
对抗并未就此止步,反而不断升级,支付、业务拓展等领域都成了新的战场。
2014年,支付宝关闭微信商家付款接口,切断微信在支付领域与自己的联系;
2015年,腾讯毫不示弱,屏蔽支付宝红包分享,让支付宝的红包推广在微信生态中举步维艰;
2018年,淘宝特价版、闲鱼等阿里系APP被微信“封杀”,在微信的生态圈里难以施展拳脚;
2020年,抖音也加入战局,切断淘宝外链,转向自建电商,互联网的竞争愈发激烈,各方都在努力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,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。
但物极必反,过度的对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。
2021年,政策这把“重锤”落下,工信部要求互联网企业整改屏蔽网址链接问题,责令9月17日前解除屏蔽。阿里、腾讯也因此被“天价”处罚,这无疑给它们敲响了警钟。
政策干预后,双方动作频频。
2021年9月,微信恢复淘宝外链访问,用户终于可以在微信里直接打开淘宝链接;
2021年11月,阿里系APP(饿了么、优酷等)接入微信支付,支付方式更加多样化,用户体验得到提升;
2023年9月,阿里妈妈与腾讯广告达成深度合作,微信视频号、朋友圈广告直通淘宝,双方的商业合作迈向了新的高度。
从这场漫长的“战争”与后续的和解中,我们可以用“囚徒困境”模型来分析。阿里与腾讯的对抗,本质就是“囚徒困境”的互联网版。
若双方继续封锁,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身流量生态,但会严重牺牲用户体验,让用户在两个平台之间来回折腾,同时也错失了增量市场,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,这无疑是故步自封。
若一方开放而另一方封锁,开放者将面临用户流失的风险,因为用户可能会因为另一方的封锁而选择转向封闭的平台。
唯有双方同时开放,才能实现用户增长与商业利益最大化,让用户在两个平台之间自由穿梭,享受更便捷的服务,同时也能为双方带来更多的机会。
其实,政策干预只是催化剂,真正推动合作的是移动互联网红利消退后的生存焦虑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用户增长逐渐放缓,流量成本越来越高,各大平台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。
这种情况下,继续对抗只会两败俱伤。
02.
淘宝竟与微信支付开启了合作之旅?这一举动,激起层层涟漪,背后隐藏着诸多深层次的原因和影响。
先看淘宝的“算盘”。
截至2024年6月,微信及WeChat月活达13.71亿,而支付宝仅8.93亿,如此巨大的用户规模差距,让淘宝在下沉市场的竞争中感受到了巨大压力。
在下沉市场,微信支付渗透率远超支付宝,这意味着淘宝若想触达下沉市场,微信支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渠道。
同时,高盛报告显示,淘宝天猫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66%降至2022年的44%,2024年二季度,淘天集团收入同比下降1%,市场份额下滑和收入下降,让淘宝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。
而且,拼多多凭借“低价 + 社交裂变”在下沉市场攻城略地,抖音电商GMV持续攀升,竞争愈发激烈,淘宝急需新的流量入口来提升自身竞争力。
接入微信支付,无疑能让淘宝获得更多下沉市场的用户,为业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再看微信支付的“野心”。
2024年二季度,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同比仅增4%,商业支付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,增速放缓让微信支付面临着业务拓展的压力。
而淘宝有着数万亿级的交易规模,若能接入微信支付,无疑可为微信支付带来海量新用户,尤其在下沉市场,这将极大地拓展微信支付的增量市场。
对于微信支付来说,与淘宝合作是一次难得的机遇,能够为其金融科技业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。
从用户视角来看,这一合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部分用户认为,淘宝使用微信支付需跳转至微信再返回淘宝,路径冗长,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体验。
2024年8月,淘特APP已实现站内微信支付,无需跳转,这为淘宝全面优化流程提供了借鉴。如果淘宝能够全面优化微信支付流程,将大幅提升用户体验,让用户在购物过程中更加便捷、顺畅。用户体验的提升,不仅能够增加用户的黏性,还能吸引更多新用户,形成良性循环。
用“波特五力模型”来看,淘宝接入微信支付,本质是通过“供应商(支付工具)多元化”降低对支付宝的依赖。
在过去,淘宝主要依赖支付宝作为支付工具,这种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淘宝的发展。
而接入微信支付后,淘宝的支付选择更加多样化,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。
同时,淘宝借助微信的“购买者(用户)议价能力”吸引下沉市场。微信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,尤其是在下沉市场有着较高的渗透率,淘宝接入微信支付,能够借助微信的用户优势,扩大自己在下沉市场的影响力。
微信支付则通过“替代品(支付宝)威胁”倒逼自身服务升级。支付宝作为微信支付的主要竞争对手,在支付领域有着强大的实力和广泛的用户基础。淘宝接入微信支付,让微信支付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,从而促使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,以吸引更多用户。
双方合作虽能短暂缓解竞争压力,但长期仍需面对拼多多、抖音等“挑战”。
03.
曾经壁垒森严、各自为战的互联网巨头们,如今却纷纷开启“拆墙”模式,走向互联互通。
回溯过往,互联互通的步伐已然坚实有力。
2021年12月,快手与美团达成战略合作,打通了内容场景营销与线下履约的通道。快手的内容创作者们有了更广阔的变现空间,而美团的线下商家也能借助快手的流量实现精准营销,双方优势互补。
2022年1月,百度联合美团、小红书等十余家企业开启互联互通,在流量、技术、服务生态层面展开深度合作。
2023年,B站与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建立跳转合作,构建起“内容种草 - 交易转化”的闭环。B站上的UP主们通过优质内容吸引用户,再引导用户跳转到电商平台进行消费,实现了内容与商业的完美结合。
2024年618前,阿里妈妈与巨量星图推出“星立方计划”,商家可以精准跟踪“抖音种草 - 淘宝成交”的效果,让营销更加有的放矢。
背后,是存量竞争时代“用户至上”法则的深刻体现。
当下,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12亿,增量空间有限,流量见顶已成为不争的事实。
与此同时,用户需求也在不断升级,从过去单纯“追求低价”转向“追求体验”,对便捷性、个性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。
企业不得不调整应对策略,开放合作成为必然选择,通过互联互通互补短板。
就像淘宝,虽然拥有庞大的电商体系和丰富的商品资源,但缺乏足够的流量;而微信则拥有海量的用户和强大的社交场景,却缺乏电商的完整生态。
双方的合作,正好实现了优势互补。
精细化运营也成为关键,企业利用数据中台提升用户留存与复购。以阿里妈妈与腾讯广告的合作为例,双方通过数据共享和分析,能够更精准地了解用户需求。
生态重构则是从“竞争”转向“竞合”,构建多方共赢的产业生态。快手与美团的“内容 + 本地生活”模式,就是生态重构的典型代表。
用“长尾理论”总结,在存量竞争时代,互联网巨头的竞争已从“头部市场”转向“长尾市场”。
淘宝与微信支付的合作,通过开放接口,淘宝能够触达“长尾用户”,如下沉市场的银发族。
这些用户可能由于操作习惯或信息获取渠道的限制,过去较少使用淘宝购物。而微信支付的接入,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,降低了购物门槛,从而吸引了这部分用户。
同时,利用微信的社交属性,淘宝还能激活“长尾需求”,如碎片化购物、社交裂变。用户在微信上可以随时随地分享商品信息,邀请朋友一起拼团购买,这种社交化的购物方式,不仅增加了购物的趣味性,也为淘宝带来了更多的流量和销量。
这场“拆墙”运动,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简单合作,更预示着互联网行业从“流量收割”进入“用户深耕”的新阶段。
04.
没有永远的敌人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
从2013年的“封杀”到现在的“合作”,淘宝与微信的十几年恩怨,是互联网行业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缩影。
当流量红利消退、反垄断监管趋严,巨头们终于明白:封闭生态虽能筑起护城河,但也会困住自己;唯有开放合作,才能在存量竞争中找到新增量。
这场“拆墙”运动,终将写出中国互联网的“更新”篇章。
蓝海亿观网跨境卖家交流群!
跨境24H头条资讯,关注跨境平台最新政策推送行业最新动态。
全球跨境市场分析、电商政策及选品思维逻辑解读。
知名跨境大卖财报分析,真实案例分析站内站外引流促单实操技巧!
扫码入群,与同行共赢
留点想法
评论列表(0条)
蓝海亿观网2021-04-15
蓝海亿观网2021-05-07
蓝海亿观网2022-03-31
蓝海亿观网2021-03-18
蓝海亿观网2020-03-12
蓝海亿观网2019-09-19
蓝海亿观网2020-04-09
蓝海亿观网2025-09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