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mu将黑五打成“低价马拉松”

蓝海亿观网2025年11月05日 0

谁能想到,2025年的黑五,竟被我国电商平台打成了一场持续两个月的“低价马拉松”?

Temu黑五预热51天,TikTok Shop推出“全球黑五季”,速卖通双11与黑五无缝衔接,电商格局生变。

具体看,当Temu、TikTok Shop、速卖通们将战线从11月末拉长至10月初,全球零售业的节奏彻底被打乱,亚马逊被迫延长促销至12天,沃尔玛推出“30天价保”,美国消费者困惑“到底哪天才是黑五”,而中国卖家则在备货、调价、上新的循环中疲惫不堪。

这场看似简单的“促销加时赛”,实则是我国电商在流量见顶、监管趋严、利润下滑的多重压力下,发起的一场全球性低价运动

而它的起点,或许要追溯到母公司拼多多的财报危机。

01.

拼多多的“减速警报”:从高增长到利润腰斩,低价策略遭遇天花板


2025年5月27日,拼多多发布了一季度财报,数据如同一记重锤,收入956.722亿元,同比增长10%,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016亿元;营业利润160.856亿元,同比减少38%;净利润147.418亿元,同比减少47%。

拼多多核心业务“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收入”增速从2024年同期的56%暴跌至15%,而交易服务收入增速也从327%骤降至6%。

这意味着,拼多多的国内主站业务正在失去优势,同时2025年一季度,淘天集团收入增长9%,京东增长15.8%,而拼多多却陷入增长停滞。

财报背后的真相是低价策略的代价。

拼多多的崛起,本质上是“低价+社交裂变”的胜利。但2024年以来,其业绩增速持续放缓,2024年一季度至四季度,收入增速从131%一路跌至24%,净利润增速从246%跌至18%。

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中坦言:“持续生态投资导致利润下降,随着业务规模扩大,增速放缓不可避免。”

换句话说,拼多多的低价优势正在被阿里、京东追平,当对手也开始卷低价,拼多多的护城河便开始崩塌。

拼多多市值对比是从超越阿里,到被阿里反超。

2024年,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过阿里,让整个电商行业震动。但到2025年5月,其股价已跌至97.88美元/股,市值1390亿美元

同时,2025年4月,淘宝、拼多多、京东等平台集体取消“仅退款”服务,将竞争焦点从价格转向服务。这标志着,低价不再是唯一武器,电商行业进入“精细化运营”时代。

此刻,拼多多祭出绝招,TEMU在全球化突围!

在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,拼多多将希望寄托于海外,TEMU的爆发,正是其第二增长曲线的核心。2025年,TEMU将黑五战线拉长至51天,覆盖全球市场,试图用“我国式大促”征服海外消费者。

但这场突围,真的能成功吗?

02.

黑五“加时赛”:我国电商的全球卷王之战,亚马逊被迫应战

2025年黑五,电商混战让这一购物狂欢彻底变了味。

各大平台促销周期疯狂拉长,Temu于10月9日开启预热,持续51天至11月29日,战线较去年再延4天;

TikTok Shop首推“全球黑五季”,覆盖美、英等八大市场,从10月下旬鏖战至12月初;

速卖通将双11(11月8日-19日)与黑五(11月20日-12月3日)无缝衔接,促销长达一个月;

亚马逊则被迫将黑五从往年3天延长至12天(11月20日-12月1日),更提前于10月7-8日启动“Prime Big Deal Days”预演。

可见,“卷王们”正在重塑着全球购物节的生态,这2025年黑五“超级加倍”,Temu等我国平台拉长战线,开启低价马拉松,主导权悄然易手。

为什么我国平台要卷战线?

答案藏在流量焦虑里,随着国内电商市场饱和,出海成为唯一出路,但海外流量成本逐年攀升。

以Temu为例,其用户获取成本(CAC)从2023年的5美元涨至2025年的12美元,而转化率却从8%降至5%。拉长战线,本质上是“用时间换空间”,通过持续促销维持用户活跃度,积累数据优化算法,同时分散物流压力(跨境发货周期7-15天,短促爆发易爆仓)。

对于亚马逊而言,它焦虑的是从主宰者渐渐变成追赶者,面对我国平台强进攻,亚马逊不得不跟进。

其10月秋季大促覆盖19国,折扣集中在电子、家居等刚需品类,试图提前锁定用户预算。

但效果并不理想,Numerator调查显示,仅61%的购物者再次光顾,19%完全忘记促销,平均客单价从53.54美元跌至45.42美元,44%的订单金额低于20美元。

消费者变得更理性,他们会比价沃尔玛、Target,等待更低折扣。

海外媒体集体反思说道:“黑五失去了灵魂”。

《华尔街日报》评论:“折扣季被拉长,消费者不再相信‘最低价’,他们学会等待、计算、对比。”

《全球数据》指出,促销战线拉长虽能缓解库存压力,但长期来看会削弱品牌价值。对我国平台而言,这是必须支付的代价,在流量见顶的时代,低价仍是撬动市场的最有效杠杆。

总之,促销战线拉长,是平台增长焦虑的表达,也是应对流量红利见顶、获客变贵的无奈之举。海外平台和商家被卷入“低价风暴”,表面跟进实则被动,消费者更理性,品牌价值或受损。

 03.

TEMU的“高压合规期”:从野蛮生长到规则重构,卖家迎来淘汰赛


当黑五变成“持久战”,TEMU的玩法也在升级,但这次,升级的方向是“合规”。

2025年5月,TEMU内部传出消息:玩具类商品保证金将从1万元上调至3万元,检测报告仅认可天祥(Intertek)、必维(Bureau Veritas)等8家权威机构出具。这一政策预计覆盖德、法、荷等10个欧洲国家。卖家圈炸锅了:“活动还没报完,就得先去补报告!”

背后的导火索则是欧盟的监管重拳。

2023年底,欧洲玩具工业协会检测Temu上19款玩具,18款不合格,合格率仅5%。随后,德、法、荷等国每月通报Temu产品安全问题,涉及化学超标、零件脱落等。根据欧盟《数字服务法》(DSA),平台若被认定系统性违规,最高可罚年收入6%。对Temu而言,这不是警告,而是真金白银的风险。

TEMU的应对是用高门槛筛选“听话的卖家”。

上调保证金、严控检测,本质上是TEMU的“自救”,通过提高准入门槛,淘汰不可控的小卖家,留下供应链稳定、能配合平台节奏的“核心玩家”。业内人士指出:“TEMU要的不只是低价,而是能听话的低价。”

更狠的招数则可以说是“限发+调价”联动机制。

近期,部分TEMU全托卖家发现,后台出现“每月最多发布14条链接”的限制,且接受调价或报名活动后限制可解除。这一机制被卖家质疑为“压价手段”,拒调价就被限发,降价后恢复上新权。从平台角度看,这是为黑五维稳价盘、统一节奏的手段;但从卖家角度看,这是利润空间的进一步压缩。

卖家的困境则是,卷还是死?

一位深圳卖家感叹:“以前黑五是冲刺,现在是马拉松。每天调价、改图、上活动,最怕活动太多分不清重点。”

另一位卖家则说:“以前备货两周,现在要备两个月,物流时效不紧张了,但怕早早卖完断货。”

战线拉长,意味着时间、库存、精力成本全面上升,卖家被逼到墙角。但换个角度看,黑五变长,虽我国跨境卖家“长战线焦虑”蔓延,成本上升,但中腰部卖家迎来新机会。

一位卖家表示:“以前大卖家砸钱买流量,小卖家抢不到。现在周期长,小卖也有出手机会。”

在TikTok Shop等内容驱动的平台,黑五拉长反而成了创意舞台,达人连续开播30天,品牌通过短剧、开箱挑战制造新鲜感。但红利期不会永远存在,随着竞争加剧,卖家比拼的将是系统化运营能力。

低价革命的终极命题,谁能笑到最后?

2025年的黑五,是我国电商的“成人礼”。从拼多多的财报危机,到TEMU的全球卷王之战,再到卖家的淘汰赛,这背后,是流量见顶、监管趋严、利润下滑的三重压力。

对我国平台而言,拉长战线、提高门槛、压利润,是必须支付的生存成本;对海外平台而言,跟进促销、牺牲利润、被动应战,是不得不做的防御;对卖家而言,卷还是死,成了最残酷的选择题。

每一次行业洗牌,都会诞生新的王者。

当黑五变成“低价马拉松”,当合规成为新门槛,当内容驱动取代流量驱动,谁能率先完成从“野蛮生长”到“精细化运营”的转型,或许将决定未来十年全球零售业的格局。

版权说明:蓝海亿观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活动。如当前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请联系客服申诉处理。

分享至:

蓝海亿观网跨境卖家交流群!

跨境24H头条资讯,关注跨境平台最新政策推送行业最新动态。

全球跨境市场分析、电商政策及选品思维逻辑解读。

知名跨境大卖财报分析,真实案例分析站内站外引流促单实操技巧!

扫码入群,与同行共赢

留点想法

评论列表(0条)

简介:跨境电商门户型新媒体及生态服务平台,滚动报道跨境电商最新资讯,分享行业动态、运营技巧,构建跨境电商行业互联网流量入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