泽宝之殇:从跨境巨头到品牌梦碎

蓝海亿观网2025年05月26日 0

在跨境电商的江湖中,曾经的“亚马逊三杰”之一泽宝,宛如一颗流星划过夜空,璀璨一时后便黯淡陨落。它的故事,不仅是自身兴衰的写照,更折射出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的风云变幻与残酷现实。

泽宝的辉煌往昔

泽宝诞生于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,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力,迅速在亚马逊平台崭露头角。它旗下拥有多个知名品牌,如RAVPower、VAVA、Taotronics等,产品线覆盖小家电、消费电子、个护健康等多个热门赛道。

在那个红利井喷的时代,泽宝采用铺货模式,凭借海量商品迅速占领市场,垄断多个类目头部,靠规模效应实现了快速扩张。2018年,泽宝被星徽股份以15.3亿元收购,双方达成对赌协议,泽宝承诺在2018 - 2020年度分别实现不低于1.08亿元、1.45亿元、1.90亿元的利润。泽宝一路高歌猛进,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对赌目标,2020年更是助力星徽股份豪砍近50亿营收,成为星徽股份跻身出海企业头部阵营的关键力量。

封号潮下的至暗时刻

然而,命运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。2021年,亚马逊封号事件爆发,泽宝作为铺货大卖首当其冲。累计被亚马逊关闭站点367个,冻结资金余额约3223.01万元。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,让泽宝陷入了至暗时刻。2021年下半年,泽宝巨亏超15亿元。

泽宝长期高度依赖亚马逊单一渠道,旗下多个主营品牌深深扎根于此。封号潮使得泽宝失去了支柱,根基遭到严重损害。同时,泽宝内部管理层“同床异梦”,星徽股份以违规操作、偷税漏税等为由将泽宝原创始人团队告上法庭,孙才金则联合多个股东指控星徽股份未履行对赌协议,限售相关股权。双方的内斗使得泽宝加速转型一事被搁置,错过了最佳的调整时机。

谁该为泽宝的衰落负责?

星徽股份认为,泽宝衰落的罪魁祸首是创始人孙才金。为了完成业绩对赌承诺,孙才金通过刷单测评等灰色手段走量销售,最终导致泽宝被亚马逊封号绞杀。泽宝早期的铺货模式,在平台营商环境日益规范化的大背景下,成为被严打的对象。

而孙才金则认为,泽宝由盛转衰与星徽股份新任实控人蔡耿锡脱不了干系。在泽宝出事之前,亚马逊就曾多次给出风险警告,但蔡耿锡及其团队未能及时应对并调整策略,导致泽宝亚马逊店铺被大面积封杀。此外,星徽股份接手泽宝后,将传统制造业的工厂思维套用到跨境电商业务上,忽视了用户需求和产品研发,导致泽宝竞争力加速下滑。

客观来看,双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泽宝自身长期依赖粗放铺货模式,品牌化道路缓慢,在行业品牌化升级的大流中被甩在后面。而星徽股份接手后,管理不善,未能及时调整战略方向,也加速了泽宝的衰落。

泽宝系:品牌梦的延续

尽管泽宝未能完成品牌梦,但它的一些核心高管出走后纷纷创业,形成了一个隐秘的“泽宝系”。这些品牌在不同赛道发光发热,延续了泽宝的品牌梦想。

比如Typhur,由泽宝创始人孙才金创立,主打海外家庭烹饪高端市场,产品覆盖空气炸锅、食品温度计等,团队成员多来自科技大厂;Dero由前泽宝合伙人魏立虎创立,主攻欧美小家电中高端市场,产品涵盖厨房小家电、空气循环扇等多个细分赛道;Petlibro由泽宝美国子公司总经理伍昱创立,推出智能宠物用品品牌,主营智能宠物喂食器等类目。

这些“泽宝系”品牌吸取了泽宝的经验教训,自成立之初便注重精细化运营和多渠道布局,在经营逻辑上更加成熟。它们依托泽宝时期积累的供应链等资源,快速起势,很多团队成员也来自泽宝,部分品牌还获得了泽宝原股东的投资。

跨境电商行业的启示

泽宝的兴衰历程,是早期铺货卖家的典型缩影。在跨境电商发展初期,铺货模式凭借供应链能力和多元化产品策略,能够快速抢占市场头部。然而,随着行业竞争加剧,平台营商环境日趋合规化,铺货模式逐渐被淘汰,品牌化升级成为大势所趋。

未能及时转型的出海企业,终究会被时代变革的洪流裹挟出局。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来说,要注重品牌建设,以用户需求为导向,加强产品研发和精细化管理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泽宝的故事,是跨境电商行业的一个警示,也是一个启示。它提醒着后来者,在追求规模和利润的同时,更要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品牌价值的塑造。

版权说明:蓝海亿观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活动。如当前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请联系客服申诉处理。

分享至:

蓝海亿观网跨境卖家交流群!

跨境24H头条资讯,关注跨境平台最新政策推送行业最新动态。

全球跨境市场分析、电商政策及选品思维逻辑解读。

知名跨境大卖财报分析,真实案例分析站内站外引流促单实操技巧!

扫码入群,与同行共赢

留点想法

评论列表(0条)

简介:跨境电商门户型新媒体及生态服务平台,滚动报道跨境电商最新资讯,分享行业动态、运营技巧,构建跨境电商行业互联网流量入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