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联的“软肋”:不够科技

蓝海亿观网2024年03月08日 0

绿联是成功的,但也有诸多“软肋”和不足。

绿联是成功的,但也有诸多“软肋”和不足。

一、绿联科技不够“科技”:绿联在产品研发方面投入严重不足。虽然称为“绿联科技”,但科技含量不太高。绿联科技披露的3名核心技术人员中,只有1名是本科学历,另外两名均为大专学历,其研发能力如何,令人有些疑问。

但从研发成果多少可以看出。

绿联拥有包括774项境内专利,但其中主要为外观专利1109项,发明专利仅有12项。这意味着绿联的研发人员,大部分精力用于琢磨外观的改进了,而对于新技术的探讨不足。这对比安克创新等对手,有很大的差距。

从2020年到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,绿联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不到5%。

虽然研发投入比较小,对比部署了大量人才的“重研发”的安克创新,绿联的毛利率在2022年全年仅更低低1%左右,2021年甚至比安克创新更低。当然,或许正因为研发投入低,反而导致了毛利更高。

二、销售渠道和生产环节大部分捏在他人手上。

1.对电商平台依赖很高,平台费高:电商平台每年给绿联带来了巨额的营收,占比达到75%左右,形成了较大的依赖。如果亚马逊等平台出现封号、惩罚等,对绿联的收入影响很大。

同时,绿联要给各个电商平台支付不菲的平台服务费,包括销售佣金、服务费、仓储费用等,仅2021年就高达2.34亿元。此外,还有高昂的推广费。同样在2021年,绿联支付的推广费高达2.08亿元。

2.非常依赖电商平台和外部生产:绿联有近80%的产品依赖外协生产,自主生产能力薄弱。如果上游的供货商突然停止供货的话,如果无法及时更换供货商,就没办法及时提供产品,会直接影响下游的销售。

三、家族企业的经营牵掣和控制权稀释:绿联有浓厚的家族企业的属性,许多管理人员与创始人均存在亲属关系。其中,高级售服主管张碧娟为张清森的妹妹,仓储经理李庆珍为张碧娟的配偶,外贸运营主管曾秋洋为绿联监事雷淑斌的配偶,这些人员负责了绿联的供应链、售后及海外业务几大板块。

家族企业的通病是,牵一发而动全身,各种掣肘和限制,不利于企业正常经营。

IPO后,创始人张清森的股权将稀释为45.27%,而陈俊灵持股为17.36%,绿联咨询持股为12.82%,高瓴锡恒持股为 8.44%,绿联和顺持股为4.22%。

总的来说,绿联上市之后,对于其公司和品牌走强,都会有所帮助。我们希望更多的“莆田系”卖家摒弃“黑科技”道路,走上像绿联一样的更久更远的路。(亿观分析组)

版权说明:蓝海亿观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活动。如当前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请联系客服申诉处理。

分享至:

蓝海亿观网跨境卖家交流群!

跨境24H头条资讯,关注跨境平台最新政策推送行业最新动态。

全球跨境市场分析、电商政策及选品思维逻辑解读。

知名跨境大卖财报分析,真实案例分析站内站外引流促单实操技巧!

扫码入群,与同行共赢

留点想法

评论列表(0条)

简介:跨境电商门户型新媒体及生态服务平台,滚动报道跨境电商最新资讯,分享行业动态、运营技巧,构建跨境电商行业互联网流量入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