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万独立站卖家“瘸腿”后,又遭一击,谷歌沙盒再扼流量咽喉

蓝海亿观网2022年04月20日 0

苹果和谷歌,为何掐不了亚马逊的脖子?

中国跨境独立站数量已超20万(商务部2021年7月测算)。
独立站本身是没有流量的,这20多万个卖家,大部分患有“流量饥渴症”,每天都想着,如何从Facebook、谷歌、Tik Tok等平台去拿流量。
当然,亚马逊卖家也要拿流量,但拿过来的流量,是经过亚马逊筛选过的、“持币等下单”的流量,转化较为容易。
相比之下,独立站卖家拿到的流量,有很大一部分是垃圾流量,需要通过一定的广告投放技巧,以层层漏斗,才能过滤出部分有效的流量。
因此,独立站卖家非常注重广告的转化率,也非常重视选择广告投放的渠道。
一直以来,Meta旗下的Facebook,是独立站卖家最大的、也是转化效果最好的流量来源之一。
深圳独立站卖家陈浩告诉亿观先生,他在Tik Tok、Pinterest等平台都做了推广,但总体转化都不如Facebook。(文末扫码,与亿观先生交个朋友)
陈浩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。一直以来, Facebook一直都是“主角担当”,几乎被独立站卖家视为其流量支撑的一只腿,而其他流量渠道,则是另外一只腿。
然而,这条流量支撑的腿,从去年下半年开始“瘸”了,广告转化率暴跌。
一位深圳卖家曾称,自去年9月以来,Facebook广告的订单转化率一度暴跌到0.15%,以往花700美金打广告,基本可以出18-25单,现在花费相同的广告费,只出3单。
广州卖家张天田的转化率,从之前的2.5%左右,下滑到1%左右,而其朋友的广告被点击了400次,但一个转化都没有。
另一位做了多年独立站的卖家称,以前每个月在Facebook上烧掉100-200万,营业额可以做到广告成本的3-4倍,如今下滑到2倍,扣除其他费用,生意变得很难。
广告效果变差,成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。一些做了多年Facebook投放的独立站卖家,不得不大幅度削减投放,乃至暂停投放。
Facebook广告到底出了什么问题?
作为一个霸主级的互联网流量入口,无数商家都要给Facebook交一份“买路钱”(广告费),然而,其流量的咽喉,被一股力量牢牢扼住。
这股力量,就是Facebook的更上一级入口——苹果。
苹果以其手机、iPad和iOS系统 ,捷足先登地“占据”了大量用户,从而把持了互联网的第一级入口。(在美国,苹果几乎拿下了一半手机用户,欧洲也有很大份额)。
Facebook作为社交媒体,是一种虚拟存在,其入口首先要依托在拥有实体设备的苹果之上。因此,Facebook的大量用户,首先是苹果的用户。
苹果正是凭借着其一级入口的地位,重拳出击,击“瘸”了Facebook广告的腿,导致其精准度和转化率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。
这一切的根源,在于苹果为“保护用户隐私”而推出的一项新政。该新政规定,从iOS14版本的系统开始,执行ATT隐私政策(App跟踪透明度)。
这意味着,Facebook的用户升级到iOS14后,再次使用 App时,苹果系统会推出一个弹窗,问他们“是否同意Facebook跟踪您在其他App和网站里的访问轨迹”

不仅Facebook App,凡是进入苹果生态的App都被同等对待,比如,国内的小红书App的用户,也会遇到苹果ATT的询问弹窗。
大部分用户凭借着“保护隐私的本能”,选择了“Ask App not To Track ”,即让Facebook、小红书们不要再跟踪其上网轨迹了。
对苹果用户来说,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弹窗,而对于Facebook来说,无异于是“核武器级的大攻击”。
因为,这个小小的弹窗,几乎掐断了Facebook的大半个生计。
一直以来,Facebook通过苹果设备的IDFA(广告追踪码、广告ID),追踪每一个用户在其他电商App、新闻网站、社交论坛等的详细轨迹,比如他/她购买了什么,在时尚资讯网站里逗留了多久,在视频网站里看了宠物的视频是否点赞收藏,等等。
这些数据都会被Facebook收集起来,然后投喂到自己的个性化推荐广告系统中,然后精准地推送商品广告。
比如,美国加州人汤姆在某个App里搜索、浏览了一件夹克衫,犹豫半天没有买。过了一两天,他在Facebook App刷帖子时,Facebook向他推荐了夹克衫广告,汤姆觉得款式还不错,心动之下,点击跳转到卖家的独立站下单购买了。
就这样,Facebook在苹果的默许下,依赖着“跨App搜集用户行为轨迹数据”的能力,将其定向广告(Audience Network)的精准度,提升到神乎其神的程度,甚至可以千人千面,即1000个人有不同的兴趣、不同的浏览轨迹,Facebook给他们他推荐1000种不同的广告页面。
因为手握着这一“数据宝藏”,Facebook的广告精准度和转化率,几乎凌驾在各流量平台之上,成为众多独立站卖家的首选推广引流渠道。
一些深圳卖家透露,很多独立站卖家舍得在Facebook烧钱,一年烧个几百万、几千万的广告费很常见,因为大家知道,这些钱烧出去,基本可以收回来。
亿观先生了解到,以服装作为主打产品的深圳一线大卖家赛维,在2021年1-6月的半年内,在Facebook投放广告,花费了2223.17万元。

正因为大量的广告主不怕烧钱,Facebook也赚得盆盈钵满。2020年,Facebook(母公司Meta)总收入达860亿美元,广告收入占了97.9%。
不过,大家敢烧钱,不怕烧钱,其大前提是Facebook广告处于正常行走的状态。然而,苹果的ATT新政,让Facebook的广告处于无法正常行走的“瘸腿状态”了。
当苹果iOS14的用户,遇到“是否允许Facebook追踪其上网轨迹”的询问时,大部分选择了“ 不允许跟踪”。 只有16%的用户,仍旧选择允许App跟踪自己行为数据的用户(Flurry调研数据)。
Facebook母公司Meta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公开承认,苹果给广告商带来了两大挑战,其一为广告定位精度降低,其二是广告投放效果的评估变得更加困难。
苹果隐私政策对Facebook广告的的影响,几乎是破坏性的,简单概括为:
1.个性化推荐和再营销(Remarketing)遇到障碍:如上文所说,每一个IDFA相当于一个用户,缺失了这一工具,Facebook对用户跨APP的行为轨迹,浏览了什么,点赞了什么,购买了什么,或者放弃购买什么,一切无从知晓,Facebook如同被蒙住眼睛,无法针对某一特定对象,进行个性化推荐广告和再营销。
2.受众行为模糊与广告精准度下降:因为无法追踪到用户的轨迹和事件,其人群特征和属性标签变得越来越少,导致Facebook对人群的定位也变得更加模糊,无法进行精确分类,对其行为的预测,就带着更大的盲目性,导致其广告推荐的精准性,将继续下降。
3.广告归因和再优化困难:由于没有足够的“跨App”数据,Facebook无法提供充分的归因报告,即什么人群转化率如何,什么类型的广告效果好、有哪些问题等,这些数据都缺失,导致投放的卖家失去了指引,一些卖家甚至表示只能盲投。
IDFA被禁之前,独立站卖家可以探察用户来源,可以看到不同广告组的“购买人数”和“来源”,只要关掉转化较差的广告组,对转化较好的广告组加大投入,就可以获得更好的收益。
如今,因为IDFA被禁了,Facebook广告组里的很多数据“不再显示”了,只显示总购买人数,不再细分“来源”和各种具体的数据,比如25-35岁年龄段用户转化情况如何等,给广告优化带来许多困难。
苹果隐私政策对Facebook广告的影响还有很多,在此只简单概述。
Facebook母公司Meta曾表示,苹果去年对iOS操作系统进行的隐私调整,将导致公司的销售额损失大100亿美元。
在此情况下,投放广告的品牌商和电商卖家的日子也变得很难,周广告回报率下降近29.53%、千次展示成本等不断上升近28.3%。Common Thread Collective针对230个品牌的Facebook广告研究结果 
当然,Facebook也也采取了一些积极动作,比如推出Conversion API,直接关联广告主的营销数据与Facebook系统,力求优化广告定位、降低单次操作费用,优化订阅量、潜客质量等漏斗下层事件等。
一位深圳独立站卖家告诉亿观先生 ,Facebook广告的在开年后的表现,会比去年下半年有所改善,同时因为坚持做下来了,产品力不错,因此复购回流的顾客也在增加。该卖家对整体前景,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。
谷歌隐私沙盒也来了,谷歌广告也不再精准? 亚马逊广告是否受影响?
苹果推出了隐私政策,谷歌也很早扔出了自己的“隐私政策核弹”——隐私沙盒(Privacy Sandbox)。
隐私沙盒,不仅指向谷歌浏览器端,还将用在安卓(Android)系统上。鉴于谷歌浏览器(约67.55%)和安卓系统占据的市场份额(约85%)。
隐私沙盒新政,对互联网广告的影响是巨大的,对于我们跨境电商卖家来说,也是影响巨大的。
隐私沙盒将限制两大流量口的用户行为跟踪,一是通过(逐步)禁用“第三方Cookies”,限制广告商在谷歌Chrome浏览器端,进行跨网站追踪用户行为轨迹;二是通过取代“唯一广告标识或编码”(类似苹果IDFA),限制广告商在所有Android系统手机、平板电脑上,进行App追踪用户行为轨迹。
如果网站与App之间的数据追踪通道都被锁死了,那么,作为广告收入占母公司总收入80%(2020年1470亿美元)的谷歌,一个超级广告商,自己不用做生意了吗?
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谷歌将继续允许跨网站、跨App收集和追踪用户信息,但是,必须要通过一个“隐私沙盒”来进行。
这意味着,沙盒很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“黑暗盒子”,它给广告主或广告商提供什么数据,给多少数据,作为超级霸主的谷歌自己说了算。
从这个意义上讲,谷歌与苹果一样,都是占据了最上游有利位置的互联网超级大入口,一夫当关万夫莫开,一切由它们自己说了算。
隐私沙盒首先要“终结”的,是浏览器端的第三方Cookie。
如今,在亿观先生的谷歌Chrome浏览器上的“安全和隐私设置”里,已经出现了“隐私沙盒”。亿观先生从未进行过设置,应该默认开启的。

这个隐私沙盒的出现,目的是要逐步“终结”Cookie。
所谓Cookie ,就用户访问网站留下的“细屑痕迹”,一种存在本地的文件,可以记录用户ID、密码、以及他/她浏览了什么网页、点击了什么东西、停留了多长时间。
这些痕迹拼凑起来就会构建出一个用户的画像,根据这个画像,广告主、营销公司和统计公司,可以用来预测该用户的行为,并精准推送广告。
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,通过Cookie搜集的数据,或许可以拼凑出一个喜欢宠物、时装又爱美食的年轻人的身份,而广告主据此推荐自己的商品和服务广告。
苹果的IDFA或谷歌Android的广告标识,可以帮助Facebook等,在移动端跨App追踪用户信息,而Cookie则可以帮助广告主或营销公司,在浏览器端跨网站追踪用户轨迹。
追踪得越多,用户的兴趣、行为、年龄等细节,就会越来越清晰,对于个人隐私就会带来更大的风险。
为此,谷歌与亚马逊都因为Cookie吃过重罚。
2020年12月,法国数据保护监管机构CNIL对谷歌和亚马逊,分别处以1亿欧元和3500万欧元的罚款,主因都是“未经用户事先同意,就在用户设备上安装广告Cookie”
Cookies是很好的广告谋利工具,但已经是一个危险品,被处罚之前,谷歌也一直为此承受压力。
早在2019年,谷歌就推出了隐私沙盒,旨在取代浏览器端的Cookie 。与此同时,在Android 设备(手机和平板)上,谷歌也将启动了隐私沙盒,以逐步替代跨App追踪标识符(广告编号)。
这意味着,隐私沙盒将成为绝对霸主,给广告产业链条上所有参与方,提供什么数据,提供多少数据,全部由它说了算。(文末扫码,入交流群)
谷歌宣称,隐私沙盒将平衡“保护用户隐私”“广告利益方(不影响广告效果)”之间的关系。这意味着,要在限制追踪和收集用户数据的同时,又能让广告商精准触达到他们目标客户人群。
这个平衡非常难,像走钢丝,要有高超的技巧才不会摔下来。隐私沙盒如何能够在钢丝上做到这个平衡的?
隐私沙盒的解决方案是,将“特定的人”隐匿“人群之中”来实现隐私保护。
什么意思呢?即尽量不向广告商提供具体的、特定的某个人的信息,而是将这个人根据“相似的特征”、“相似的兴趣”进行排列、分组、分类。
在排完列和分完类之后,广告商看不到个人的具体信息和浏览轨迹,而只能看到一组或者一类人,比如“开车的人群”、“骑自行车的人群”、“访问ABC网站的人群”、“ 喜欢穿裙子的人群”。
在这种情况下,广告商只要选择不同人群来投放就可以了,这样一来,广告商至少可以实现“群体级”的个性化广告投放
谷歌将有相同或者相近特征、兴趣的人群称为Cohort,同时引入了FloCFederated Learning of Cohorts,分组联合学习)算法,以及差分隐私(Differential Privacy)算法。
(来源:有道词典)
尤其是Floc算法,将为隐私沙盒提供大量的数据和养料,让其成为真正的“数据主宰者和分配者”。

谷歌在FLoC通知中提示,Chrome浏览器将一个用户的浏览行为,与其设立的“大型群组”或“同类群组”(Cohort)进行匹配,然后相同轨迹和兴趣的人,分到相同和类似的群组里。
分完组后,广告商根据这些群组来投广告。
比如,下图排列A,将“喜欢汽车”和“访问了xyz网站”的用户1“喜欢二手汽车”和“访问abc网站”的用户2,分别与“喜欢自行车”和“访问了xyz网站”的用户3,以及“ 喜欢公路自行车”和““访问abc网站”的用户4 进行排列组合,组成群组1和群组2。

FLoC算法可以无限地排列组合,形成不同的兴趣组,比如,喜欢户外运动的约翰与喜欢甜食的汤姆,可能也会被分到同一组里,因为他们都喜欢穿T恤,最近还经常搜索二手汽车。
就凭借着无数的排列组合,谷歌将为广告商提供源源不断的广告投放数据。
谷歌一直强调,浏览器定期在用户的手机或电脑上,重新计算同类群组,但是不会与任何第三人分享用户的浏览记录。
为了确保谷歌提供的兴趣组所包含的“信息边界”,谷歌还提出了“隐私预算”的概念,即第三方网站或App进行调用API和读取数据时,严格遵循“预算”,不会透支,只读取和收集群体的喜好范围,而不会确定到具体的某个用户及其具体的访问行为。
如果第三方网站或者App还不满足,还想读取用户更为具体的信息,谷歌就会出手干预并阻止。
说到此,不得不说,谷歌的设计非常精巧,既让用户对保护隐私更为放心,让广告商也觉得继续可以根据兴趣组进行投放广告,生意依然可以继续做好。
话题还是回到我们跨境电商卖家身上。谷歌的隐私沙盒的推出,会给我们带来什么?
首先、谷歌的浏览器端和Android系统端的沙盒,将限制包括Facebook 、Instagram、Snapchat在内的广告平台跨网站、跨App收集数据。
那么,对于Facebook们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坏事,这跟上文中苹果ATT隐私新政带来的影响一样,Facebook在安卓端、浏览器端的广告,也不会那么精准了,转化率也会下降。
可以说,苹果关掉了Facebook精准广告的一扇大门,如今,“嘣”的一声,谷歌又在浏览器和安卓系统上,关掉了它的另一扇大门。
一切的根源在于,Facebook(Meta)没有手握互联网的第一级入口(手机等硬件、浏览器和系统),而是把握在别人手上。为之奈何?
其次,谷歌生态内的广告,会变得更不精准、广告效果会更差吗?
显然不会的,因为谷歌广告是基于Google搜索、地图、Gmail、Chrome浏览器、Youtube等之上的,这些都是谷歌自己的资产,自己的渠道。
亿观先生认为,谷歌手握Chrome浏览器和Android系统,把握互联网一级入口,完全为自己旗下的广告渠道保驾护航,甚至可以傲视群雄,睥睨天下。
因此,在谷歌渠道里投放的广告的卖家,基本不要担心广告精准度下降的问题。
第三、亚马逊的广告精准度会受影响么?
完全不用担心。亚马逊的网站和App,虽然也要在谷歌Chrome浏览器打开,或者在装有Android系统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上打开,然而,它跟Facebook、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平台不一样,亚马逊是一个电商平台,其用户数据,不需要跨网站和跨App去抓取。
亚马逊本身已经是自足的完善生态,沉淀了大量用户浏览轨迹、购买记录、家庭地址、电话号码等,完全凭借着这些数据宝藏,精准地识别用户,并作出高转化率的需求判断。
不仅如此,亚马逊作为电商霸主,其用户数据的广告价值,甚至超过了谷歌和苹果手握的数据,因为这些数据,具有很强的“持币下单”的属性。
另外,谷歌和苹果推出了隐私政策,限制了Facebook 等App抓取用户数据后,它们自己却将收集和沉淀更多的用户数据,自己渠道的广告流量也将变得越来越好用,那么,最后它们会不会涨价呢?
这一问题,尚未有答案,我们拭目以待。
不过,隐私政策推出后,2月1日新一季财报显示,谷歌、苹果和亚马逊都成为了直接和间接的受益者。
谷歌母公司Alphabet 旗下的谷歌搜索、YouTube在内的广告收入达612亿美 同比增长32.55%;亚马逊2021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显示,亚马逊广告服务同比增长32%,收入达到97亿美元。
相反,Facebook母公司Meta,因为苹果隐私政策的影响,2022年的销售损失100亿美元。2月3日,股价暴跌26.44%,市值蒸发近2500亿美元。
谷歌隐私沙盒:选手、裁判与“数据霸主”
谷歌作为一级互联网入口,同时也是超级广告商,其隐私沙盒,就像一个“黑盒子”,用户数据的收集、处理,广告兴趣组的分类和排列,全是它一个人说了算。
既有做选手,也有做裁判的嫌疑。
2021年10月,美国12个州总检察长在针对谷歌反垄断诉讼中指出,“谷歌隐私沙盒,很大程度上依然依赖浏览器对用户行为进行跟踪,这将通过阻止其他广告公司使用第三方Cookie,加强谷歌广告网络的优势地位”。
诉讼材料称谷歌作为“ 买方、卖方和仲裁者来参与市场”。
那么,集选手与裁判为一身的谷歌,是否会为自己谋取一些利益呢?亿观先生在此无从判断。
不过,有一个事实可以引为参考。
2019年,谷歌因为违反在线搜索广告的规定,屏蔽竞争对手的广告,被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罚款14.9亿欧元。
(图源:路透社报道)
目前,对于谷歌隐私沙盒,许多监管机构依然是持保守的态度。
2021年1月,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CMA启动了对于谷歌隐私沙盒的调查,评估谷歌是否存隐私沙盒,让其在广告资源上达到垄断地位,损害消费者权益。
无论如何,我们希望谷歌可以秉持公正的姿态,让互联网广告的生态,更加健康发展。
最后,需要提醒的是,根据Enjoy出海的消息,谷歌隐私沙盒的正式推行应用,是分2个阶段进行的。在2022年年底开始,直至2023年底,才停止对第三方Cookie的支持。因此,广告商和跨境电商卖家有相对充分的时间来做调整和准备。(文/亿观先生)

版权说明:蓝海亿观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活动。如当前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请联系客服申诉处理。

分享至:

蓝海亿观网跨境卖家交流群!

跨境24H头条资讯,关注跨境平台最新政策推送行业最新动态。

全球跨境市场分析、电商政策及选品思维逻辑解读。

知名跨境大卖财报分析,真实案例分析站内站外引流促单实操技巧!

扫码入群,与同行共赢

留点想法

评论列表(0条)

简介:跨境电商门户型新媒体及生态服务平台,滚动报道跨境电商最新资讯,分享行业动态、运营技巧,构建跨境电商行业互联网流量入口。